“慎”是一个形声字,从“心”、“真”,意为:谨也,诚也。形声字往往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的。字的构成也透出其本义。
“慎”,大概是中国古代文人所倡导的美德中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礼记.中庸》中就倡导“慎独”,认为这是君子应有的一种品德修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汉代学者郑玄为此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意思是独在别人见闻不及之处,自己的行为仍然谨慎不苟。晚清重臣曾国藩也曾告诫自己的子孙说:“慎独则心安”。特别是曾任我国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的刘少奇同志也在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指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品质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实际上,“慎”就是在警戒那些手中握有权力或容易得到“好处”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如在“光天化日之下”一般,或如在“公众监督之下”一般,都要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由此可见,“慎”是一种出自本能的自觉,一种严以律己的自我约束。在这里,“慎独”是第一位的,“监督”是第二位的。
当然,要做到“慎”,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关键是要心中有“定力”、有“戒尺”,要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一心一意”,而不能“假心假意”、“半心半意”。在这方面,古代的不少“清天大老爷”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不妨“拿来”,向他们学习。
比如,东汉时期的荆州刺吏杨震,他在调任东莱太守的时候,途经昌邑县,曾得过他在荆州刺吏任内举荐的县令王密前来拜见,并献上黄金百两,以表过对杨震举荐自己的感谢,也希望杨震这位老上级以后能对自己继续关照。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立马生气了,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好尴尬地拿走了黄金。杨震的“四知先生”也就成了流芳后世的千古美名。这就是“慎”。
还有,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廉吏名叫叶存仁,为官三十余载仍两袖清风。离职的前夜,部属们送来一堆礼品装在叶存仁的大船上。原来部属们以为叶存仁平素秋毫未犯是怕别人知道,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特在夜静更深时辰前来,可谓用心良苦。叶存仁除了责令部属们将礼品全部拿走以外,还十分感慨地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意思是说,我不是怕别人知道,而是怕自己知道啊!一个“畏己知”,可谓是“慎”的最高境界。
另外,《史记.循吏列传》中也讲了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十分嗜好吃鱼,而又拒绝别人送鱼的故事,也成为千百年来被人们传为美谈。
类似与“慎”字关联的故事很多,可谓不胜枚举。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被誉为“人民的公仆”,如何做到“慎”的问题。因为,这既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问题,也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前途命运问题。
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常怀律己之心,常思百姓之苦,常修为政之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那么,一是在权力面前就不能“慎权”。就会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二是在诱惑面前不能“慎欲”。就会被金钱、美色等所腐蚀。三是在盛情面前不能“慎软”,就会被“请君入瓮”,在“下不为例”中败下阵来。四是在“小节”面前不能“慎微”,就会放松警惕,放纵自己。最终“溪壑成灾”,“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五是在“隐贿”面前不能“慎独”。就会心存侥幸心理,只以为“你知,我知”。六是在大事大非面前不能“慎言”。就会“胡说八道”,犯下妄议中央等的立场错误。七是在“五九”面前不能“慎终”。就会晚节不保,因“一念之差”酿成“千古之恨。如此等等,都说明了“慎”字,在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过程中的重要性。
其时,“慎”字对我等平民百姓也很重要。比如,要“慎言”,不能口无遮拦,信口开河,更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等,否则,其后果可想而知。比如,要“慎行”,不能肆意妄为,胡作非为,更不能违法乱纪,否则,就会违法犯罪等等。在此,就不再展开来说了。
最后,可以说,无论是谁,只要能把握好一个“慎”字,很大程度上,就把握了自己的人生。
专注起名30年,已为30000+宝宝和10000+企业店铺赋予美名,大师微信号:stc383,如需大师人工起名,可以加微信,备注:VIP,否则不加!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mingde.com/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