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战国七雄之外的“千乘”之国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一个“方五百里”的“千乘”之国。其祖先原是活动于陕北一带的白狄人,春秋时期东进华北,立足之后,先称鲜虞,春秋晚期改称中山,战国时夹居于燕、齐、赵三国之间,前后大约有360余年历史。

本文中“厝”为替补字,原本字形为图中所示
中山王厝在位期间,是唯一能够与韩、魏、赵、燕等大国同时称王的强盛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河北平山、新乐、灵寿等地发现中山国墓地。

1974年至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一带清理了一批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该墓地虽经早年盗掘和火烧,但仍出土有玉石器1081件。其中1号墓(厝墓)681件、3号墓(王族墓)342件、6号墓(“成公”墓)2件、7座陪葬墓共56件。以前两墓的玉器最为重要:发掘报告判定,中山国五世国君厝的在位年代是前327年至前313年,属于战国中期偏晚阶段。


壁,是我国古代重要玉器之一,是战国时最普遍、数量最多的一种礼玉,其主要功能为瑞玉。常见的有圆形玉壁和出廓玉壁。



战国 玉璧 长径6.5厘米、孔径1.2厘米、厚0.2厘米

战国 椭圆形玉壁 长8.9厘米、宽4.3厘米

战国 玉璧 高4厘米、横宽7.6厘米

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龙形玉佩量多,变化多,工艺精良,在战国玉佩中颇具代表性:

战国 龙形玉佩 长9厘米、宽4.8、厚0.3厘米

战国 龙形玉佩 长23.4厘米、宽7厘米、厚0.4厘米

战国 龙形玉佩 长6.6厘米、宽3.6厘米、厚0.2厘米

战国 龙形白玉佩 长10.52厘米

战国 龙形黄玉佩 长10.4厘米、宽5厘米

战国 龙形黄玉佩 长10.5厘米、宽1.6厘米

战国 龙形墨玉佩 长9厘米、宽4.8厘米

战国 龙形青玉佩 长8.7厘米、宽5.5厘米

战国 龙形青玉佩 长10厘米、宽7.3厘米

战国 龙形青玉佩 长12.1厘米,宽8厘米

战国 龙形青玉佩 长14.2厘米,宽3厘米

战国 透雕圆形夔龙黄玉佩 直径6.4厘米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战国时期,除龙形玉佩外,还流行凤鸟形佩。其是审美意识的追求、风格活泼、自由奔放。玉器中的凤鸟常昂首挺胸、长尾飞扬,充满一种生机和力量。如:

战国 凤形玉佩 高2.5厘米、宽5.8厘米

战国 玉璧 高4厘米、横宽7.6厘米

战国 凤形玉饰 长2.8厘米、宽1.1厘米、厚0.3厘米

虎是商周时期比较重要的一类玉器,文献上称为“琥”《周礼》将它作为礼玉,列为“六器”之一。战国时期出土玉虎较多,其中片状虎形玉器制作较为精良,其上还钻有小孔,至少一个,最多3个,应为佩饰玉,生前用来佩戴,死后随葬,在不少高等级的君王墓葬中出土。如:

战国 虎形玉佩 长5厘米、宽3.4厘米、厚0.1厘米

战国 虎形玉佩 长10.9厘米、宽4.6厘米、厚0.1 -0.2厘米


东周时代的玉觽,形状由瘦长尖锐而向宽而圆钝演变,且多穿有圆孔,成为象征贵族身份、地位的一种佩饰品。玉觽有时系于玉组佩中,代替玉牙的作用,与其他玉佩相触碰而发声,以节行止,也象征着佩戴者高贵的身份和决断疑难的能力。如:

战国中期 玉觽 长6.8厘米

战国 涡纹龙形玉觹 长22厘米

战国 龙首卷云纹黄玉觹
长6.5厘米、宽4.2厘米、厚0.5厘米

玉环是我国传统瑞玉之一,扁平状圆形,中有圆孔。此类扁平圆形器,孔小者为璧,孔大者为环。我国古代即有佩环习俗,西周恭王时期的师遽尊铭已记载玉环在衣间,行则鸣玉,使贵族行止有节。《礼记·玉藻》:“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正道出这种环是组玉佩中不可缺少的玉件。可见玉环的功用:一为佩饰玉器,以节行止,并有美饰人体作用,同时也是佩戴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二是作为瑞玉之一,有无穷止之意,并可作为有罪之人归还的信物。






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玉管形制各异,而功用似应为佩饰的部件,或单独作为佩玉使用。有的学者或发掘报告将玉石制作的中心穿孔的管状器称为玉勒、玉柱、玉棒、玉鎏等。鎏古同“旒”,为古代帝王冠冕前后下垂的玉串。先秦玉组佩上垂下的以管、珠串成的玉串叫“流玉”,也可称为“鎏”。

战国 玉管
左长:5.2厘米、直径1厘米
右长:2.8厘米、直径0.8厘米

商周以降,玉人常有出现,至战国两汉,达到高峰。战国时期的玉人出土较多,主要分主体圆雕和扁平雕两种,以前者为多,但以后者雕治为精。





战国 玉人
高3.1-4厘米、宽1厘米
头两侧各有一耳,头上扎有一双牛角状髻,发丝纹络清晰。身着窄袖束腰花格长裙,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拢干腰部。为当时白狄族女性形象。


梳是古人理头发的用具。战国时,中原地区的卫墓及楚墓、中山国墓中均有发现。在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一把玉梳,青黄玉质,半透明,梳柄呈半圆形,柄中部透雕双凤纹。双凤曲体相对,回首反顾,凤首有冠,长颈相连,尖喙下勾,翅尖上翘,凤尾下垂,肢呈弧曲。凤身上饰云纹和羽纹,梳柄外弧边饰勾连云纹和网格纹。柄下连素面长齿。梳两端齿较厚,从侧面观察,齿尖渐收为斜刃状。其造型圆润匀整,琢工细致,纹饰精美,既有艺术美感,又有实用性,为战国玉梳精品。

战国 玉梳 长4.9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

战国 玉梳 长6.5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

六博是盛行于战国汉代的一种娱乐活动,这在汉代画像石上经常可以看到,在出土物中也可见汉代六博棋盘,但战国六博棋盘很少见。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1件石棋盘,以6块雕琢、磨制精细的石板拼接而成。四角有钉孔,棋盘本身呈黄褐色,上面浅刻规矩纹格子,格内分别雕饰浮雕的夔龙纹(也有学者叫虺龙纹)、饕餮纹、虎纹等,均相互对称。夔龙则双双交叉缠绕饕餮作人面像,大眼阔嘴,面目凶恶,有脸无身,其面团团,两两相看。这种纹饰普遍流行于商周的铜器上,其出现在石棋盘上,正可见玉石装饰受到铜器纹饰的影响。棋盘四周饰以涡纹。由于出土时仅见此棋盘,不见六博游戏时所需的筹、削刀、棋子等器物,尽管石棋盘上的规矩纹与出土的汉代六博棋盘上所绘之纹路相同,但有些学者仍采取保留的态度,不叫它“六博棋盘”,仅名之为“石方形饕餮纹虺龙纹板”。





春秋以前,未发现玉器上有文字,到了战国时期,文字使用成熟且发达,加之经济文化交流增多,文字使用频繁,一些重要的内用逐渐出现在玉器上。

正面墨书“吉之玉口口口”一行六字。

战国 龙形玉佩 长7厘米、宽5.1厘米、厚0.4厘米
一面有墨书“它玉虎”三字。


玉佩一面墨书“公全一吉玉“五字。

战国 龙形玉佩 长8.8厘米、宽2.2厘米、厚0.5厘米
墨书文字,一面有“它玉玉珩”四字,另面为“武口口”,后二字已漫漶。

战国时期,各国都邑大多设有制玉中心,玉器成为王室重器和权贵们欣赏享用的珍贵器物,尤其是新疆和田玉料的增加,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地促进了战国玉器空前发展。此时大量玉器材质为以和田玉为代表的新疆昆仑玉是不争的事实。中山王墓出土的多件玉器,如玉韘、蛙形玉器、龙形玉佩及玉指甲盖中的几件,其质地应为上佳的新疆和田玉或昆仑玉。



战国 蛙形玉饰
长1.9-2.1厘米、宽1.3-16厘米、高1.1-1.2厘米

玉璜,战国中期,长5.4厘米、高1.6厘米

战国 玉韘 长4.2厘米、宽2.7厘米、孔径2.1厘米

龙形黄玉佩 长7厘米,宽3.3厘米

葬玉(殓葬用玉)(15件)

战国 玉指甲盖
长2.2-3.35厘米、宽1-2.3厘米、厚0.2厘米

阴线刻由于先进工具的使用,战国时期玉器技法更加多样化。就阴线而言,粗线、细线、单线、双线、多线、直线、曲线,都可以按照设计娴熟地琢刻,刻痕清晰干净,线条流畅自然,在工艺上达到很高的水平。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其起源甚早,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工艺技法。春秋以来特别是战国和汉代时期,浮雕和镂雕工艺在当时颇为兴盛,涌现出一大批以浮雕技法雕琢的玉器精品。常见的云纹、谷纹等战国时的主流纹饰大多是以浮雕技法雕成的,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如∶

战国 龙形玉佩 长7.9厘米、宽3.5厘米、厚0.3厘米

平面雕此雕法是先把要雕琢的玉、石平面琢磨平整,在其上雕琢图像,然后将图像轮廓线以外雕出凹槽,使图像部分凸起而有立体感和浮雕感,但与浮雕又不同。这种雕琢技法在战国玉器中别具一格。

战国 玉片 长6.2厘米、宽4.4厘米、厚0.2厘米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战国中期 玉螭纹饰板 长10.6厘米、宽6.3厘米

镂空雕镂空雕也称为透雕。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广泛使用,镂空工艺得到长足的发展,大放异彩。战国镂空雕玉器可分为两类:一是出廓玉器、一是整个玉器以镂雕技法雕成。




谷纹之“谷”,实为“穀”。其实,“谷”只是“穀”字的一个意思。穀字意蕴较多。现今出版物多以“谷纹”代“穀纹”,本文也从俗。所谓谷纹,是指在凸起的半球状圈心上,依形琢出一阳线“尾巴”,其尾处尖细,有如谷物生芽滋长貌,所以称为谷纹。《周礼·春官·大宗伯》也有“子执谷璧”之句,可知在壁上琢谷纹为饰,于先秦时期即见。谷纹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和汉代最为发达,而此种纹饰,只见于玉器纹饰上,且为当时玉器主要纹饰之一,而不造词见于其它品类器物。

战国 龙形玉佩 长23.2厘米、宽11.4厘米

龙形玉佩 战国 长12.7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

战国 龙形玉佩 长6.8厘米、宽4.8厘米、厚 0.3厘米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王者玩具:古珠玉文化艺术交流
(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图文供学习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是最好的鼓励 寻一位爱古玩的人做朋友吧!
或许就在你的身边。“玉器虽有美质,在于石间,
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伟大的艺术品不必追随潮流,他本身就能引领潮流。
在自然界留下的所有古物珍宝当中,只有古玉是有灵魂的,真正的古玉是在认它识它的人中,会产生千变万化的魅力,如果你能识得真正的古玉,并与之灵魂相通,在你的盘玩与接触当中,古玉会呈现出它最美丽的那一面,呈现出其他任何古物无法与他替代的那一个瞬间,所以好的古玉是有生命的,每一个收藏古玉器的爱好者,都是生命的发现者和传承者,是在做最大的功德的文化人。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专注起名30年,已为30000+宝宝和10000+企业店铺赋予美名,大师微信号:stc383,如需大师人工起名,可以加微信,备注:VIP,否则不加!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mingde.com/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