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日记 记录了这个暑假带豆包回到乡下,去游山玩水的乐趣。因为是假期,我也关注了很多假期的夏令营体验计划,甚至是假期可以利用大片时间去玩的游戏理念或者是自然探索理念,今天还是借用《在游戏中给孩子美的启蒙》这本书的游戏设计。
作者的游戏设计理念非常自然,看下面这张四季游戏图就知道:

设计理念也非常自然化,如下:
乐自然:创造自然的环境,顺应自然的节日,玩应时应景的游戏;自然物的美也值得赏玩,一花一叶也都是智慧。与自然相处,体味其中大美。
食正味:四时之味,赏心悦目,食物也可拿来做玩具,既是游戏,又是美味,色、香、味勾勒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弄良物:取之自然的游戏材料,尽量不受声、光、电玩具的干扰。传统玩具蕴含着古人的智慧,韵律、节奏、声、色、形状均有美在其中。
承传统:传统之传承,从娃娃开始。一茶、一墨,书、经、诗、画都可沁润童心,古之文明与智慧可点之一二,传统中的美可以略窥之。
育初心:生活中,处处有美意、事事可玩味。有心留意,身教言传。将智慧、美与爱穿插在片段生活里,尽情演绎。)
比如我为豆宝设计的森林周游戏:
1自然:森林树、花、河流、土、阳光,是最好的自然
2感官:跋山涉水中体验全身的力量、采花捕蝶去体验奔跑愉悦、在花草自然的香味去感受自然的味道、在河流中感受水的冰凉和石头的粗糙、天空的蓝和大山的绿河道的灰白,以及各种 植被深浅绿感受视觉的带来美,河水的流动和虫叫鸟鸣带来的天然声响
3生活:就在老家,孩子特别喜欢
4美的熏陶:孩子喜欢在河边画石头、采花朵插花、背古诗、堆砌
5历史:古诗、插花、画画、堆砌
山上采蘑菇,实在是满满成就感
夏天的大自然非常丰茂,植物盛放,河水丰沛,森林超美,蔬果都待采,城里孩子大多花着大价钱去参与各种有意义的自然体验。而我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就身在自然中,其实对自然是没有多少感 触的,也没有在自然中受到多少美的熏陶。所以我在观察和思索以及阅读中想找到一些答案,或者我可以借鉴到的一些好的方法,来让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在大自然中的享受和熏陶、创新和探索.我的小外侄女和我家的豆宝现在整天如果没有去野外玩,两人也可能就是坐在电视机面前看电视.
这两年回老家,发现一个现象,村里的孩子在假期里会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去镇里学跳舞或画画,他们每天自己坐车往返,或者也有家长早上送,下午接的。我非常敬佩于孩子们的动力和不怕路途遥远。
但另一方面,在家的孩子在假期里宁愿玩游戏和看电视,作业和阅读占用的时间非常少,开门就能见到的美好山川在孩子们眼里好像司空平常,几乎不感冒了。
这应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的吧,对比我们小时候,现在的生活条件越发好了,现在的孩子几乎不像我们那时候,不放牛不割猪草,所以不会像我们一样追着牛的脚步跑遍山野,也不识植物不识虫,像我小侄 女跟着我去打猪草,她连猪吃什么样的草都不认识,而且野外的很多草她真的不认识。
也不跟大人学种植学锄草干笨重的农活儿了,这样就不识杂草,不辨禾苗,不知长势。孩子们甚至很奇怪大人们为什么会担心玉米在授粉时怕下大雨。
更不会去田地里浇水施肥,所以孩子们完全不知道植物的生长状态,不知水和养分对禾苗生长的重要性,在她们看来,玉米只是吃的时候从锅里拿出来,而米只是吃的时候白白净净的现成就在电饭锅 里的,前面那些播种、育苗、栽秧、除草、撒肥、割稻、打粒、翻晒、脱壳等一系列的艰辛孩子们完全没有参与,也根本不懂。这是一方面现在农村种植大部分退耕还林,种植的东西很少,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另一方面是面积大的农耕区都是机械化种 植,不需要像以前都靠人工参与。
所以现在连农村孩子都快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了。同时失去了很多认识自然的途径,身处自然却不自然,一心向往城市的安逸,刷手机玩游戏是常态。
还有一方面,我本来想说是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不重视,或者是无意识引导孩子去参与到农活中,让孩子感受土地和禾苗、蔬菜等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当然教育也没有往这方面引导,农村孩子更希望他们能读好书。少干农活。
所以这几年,城里孩子都在假期过什么“森林周”、“识花草”、“溯溪源”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而农村孩子却在向往着城市的舒适便利。
但是我在和孩子们的交谈和观察她们的生活中,我发现,农村孩子正在想努力的追赶城市潮流,比如游戏、喝奶茶、蹦迪、K歌等,这在他们看来很酷。对于城里的孩子,越来越重视亲近和探索自然是非常好的事,而农村孩子身在自然却不亲近自然,是可能需要有一些城市元素和自然元素相结合让她们感受到潮流和酷的东西,才能让孩子们从内心接受吧。
所以是可以设计酷一些的任务,让农村孩子觉得农活很酷,农耕很伟大,自然很神奇,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自然课堂”,如有一位老师设计的种 小麦的自然课堂:
播种:一粒种子的旅行
料理日记:春天里的鲜榨麦苗汁
观察手绘 :麦子花开的季节
动手收获 : 麦穗沉沉我来割
面点家族大团员 :小麦变形记
我们学校可以把科学、美术、语文,甚至物理的部分教学转向田间地头和大自然中,如古诗中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梅树下嗅着梅香背着诗,一起用身心去感受苦寒及暗香。
去记录和观察一株禾苗的生长规律,从美术方面的手绘、语文方面的写小故事、到总结分享的思维训练,全部可以得到训练.
四季分明的大自然中,清晨瓦上的霜、冬天的雪、夏天的云和雾,秋天的黄叶,都可以是科学和物理的自然讲堂。在自然中的讲习,让学生不再去无视身边这些常见的现象,随便在自然中举一个自然现象问学生,比在书本上的提问,更让学生印象深刻和联系实际。
最重要的展示环节,让孩子的绘画、语言表达、文字记录、手工作品、劳动成果都进行展示,激励激发她们兴趣,让她们感受这些任务又酷又欢欣鼓舞。
比如设置成果分享课堂,孩子们自己种植物或采收的成果,可以做成食物或手工作品进行成果分享,手工作品可以长期展览,而食物也许会孩子们制作成了各种味道,会让他们拥有亲手创作的味道在心里,一辈子都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我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的雨季,我就天天上山捡蘑菇,可以去买了换零花钱,家里也可以吃到味美的蘑菇,现在我经常做梦都在捡蘑菇,那成了我儿时最美的劳作回忆。

这样的自然画卷是可以让孩子去拿画笔钩勒的
那作为家长,可以在农耕农忙季节,请孩子们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忙,训练孩子的参与度和日常行动能力,孩子们睡到日上三竿,不参与家务劳动,也是因为家长不想孩子参与繁重的农活中去,但是也失去了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的途径和得以身心锻炼的好机会,在这里,我的体会是,思维及行动力都是靠日常锻炼的,所以别放弃,家庭的劳作,对孩子身心的影响巨大。
现在农村的耕作由于机械化和退耕还林,要么使用机械要么种经济作物。那孩子们怎样参与进农活呢。小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在耕 种 时把机械种不到的边角去手工进行播种,把种子撒在泥土里,内心会充满期待,期待它成长的样子,发芽了,让孩子去观察一下,开花了让孩子去嗅一下,收割了,让孩子去品味一下。
大一些孩子可以在需要人工锄草或收割时,在机械做不到的收尾部分进行人工的除草、翻晾、上称、售卖。
也可以让孩子们参与进种植预算中去,种 前让孩子们计算种植的面积的、所需种子、肥料的用量、预收产量、预收入等。在售卖时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去售卖,计算收成,让孩子享受喜悦,爱上种 植或体验耕 作的不易及困难。
还有参与自家菜园子的种植,甚至也可以就开辟一块地让孩子自种自收,让家人一年四季吃上新鲜的蔬果和有机菜。蔬菜的种植本身生长期和成果期就比较短,种 子发芽快,长得快,一两个月就可以得到一些采摘,对于孩子的短期关注度可以发挥较大的吸引力和主动性。
家里农作物有虫病传播时,让孩子一起想办法去找专家了解治疗办法,孩子参与并记录总结专家的表述,和父母 去买药去忙碌着打药喷剂,让他们体验到用武之处和克服困难的的抗挫能力。
总之,就是带着孩子动起来。而不是打着游戏躺平,甚至 ,可能成绩也不咋样,以后即便出去打工,也缺乏计划、自律性、行动等能力。
在如今的乡村振兴计划中,我自己的跃跃欲试,希望孩子们在小时候感知的家乡美和勤劳中,把家乡打造得更美。
专注起名30年,已为30000+宝宝和10000+企业店铺赋予美名,大师微信号:stc383,如需大师人工起名,可以加微信,备注:VIP,否则不加!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mingde.com/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