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2022年的中秋节了,路边蛋糕店超市商场的货柜上,街头的拐角处早在20天前就规律性的摆上了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月饼,虽然疫情的限制还未解除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过节的传统。受到该场景的刺激储存在我大脑深处的记忆再次被唤醒。
那是2001年的10月1日国庆节也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双节+黄金周让那个中秋节显得格外的喜庆不过似乎也少了些什么东西,当年还是个少年的我发现街上摆摊卖月饼的商贩突然少了很多很多,按照往年的经验来看中秋节前一个月就能看到不少月饼上市销售了。可是那一年的月饼上市时间明显是延迟了很多而且能直观的感受到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少了很多,这与往年的中秋节反差之大让我百不得其解,也让那个中秋节少了几分节日的气氛。后来从大人们的交谈中听到了“月饼不干净”之类的言论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几年后互联网开始普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从网络上搜索到了“***陈年月饼馅”事件始末。
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曝光了南京***公司将中秋节销售剩余的月饼刮皮取馅、搅拌、炒制入库冷藏,来年重新出库解冻搅拌,然后再送上月饼生产线制作销售。被央视曝光后由于该月饼生产企业严重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条约,被相关管理部门封存所有制作原料以及成品并勒令该企业全面停产整顿。此消息一出全社会一片哗然,虽然当时的互联网并不发达但是由于此消息经由国家级传媒单位发布传播足以证明该事件的严重性之大已经不是一般的小作坊事件可以比拟的,加上中央电视台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及号召力。十几亿人对该事件的解读在一瞬间就偏激到了极点,中秋节不吃月饼成了大众表达悲观预期的共性。受此影响全国上下的月饼生产企业纷纷采取了减产甚至停产月饼的措施想以此避免滞销所带来的损失。此时的月饼生产商们对于中秋节这个本该属于月饼销售旺季节气所产生的悲观预期甚至超过了普通老百姓,从而也形成了一种怪相就是在老百姓看来中秋节不买月饼不吃月饼似乎是在响应权威的号召,那产业层面对市场的解读更悲观了既然都没几个人吃了索性就减产甚至是停产不赚没关系至少不亏损。
其实,无论从老百姓还是生产商来说那种悲观的解读是很不理性的,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对该事件的曝光完全是为了转达相关管理部门对于企业的监督是有效的对企业失信的惩治是严厉的(2002年原公司宣告破产),反过来说管理部门督促企业生产安全健康的月饼是为了满足老百姓对中秋节的需求。道理很简单中秋节吃月饼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已经刻入了每个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简化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偶然性的事件就生产不出安全健康的月饼呢?怎么可能中秋节就不吃月饼了呢?大家都错了!不过有一个人例外他接下来的行为也是我主要思考的地方,他叫:罗红,好利来集团总裁。
投资的逆与顺
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我对这句投资名言的理解只有两个字那就是逆向,我认为这已经包含了关于投资的所有理论它是投资的动态表现。如果只从知识的角度去理解投资将会是一个永无休止的状态,也就缺少了行为上的必要性,这样的话投资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就不完整了也不能叫投资了只能说是学习投资理论。投资毕竟是知识与行为的统一状态知识作为其中一部分是具体的繁琐的静止状态存在着,那么它的另外一部分必然是动态的且由于运动状态是机械式的所以它也是简单的。这种行知统一的状态与人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层面的关系依次变化演绎为对立、交替,循环。成为规律性变化机制主宰着人、事、物,我们叫它本质或者事物真相。因此投资其实是通过少数投资人反向借助人事物充当媒介之后与主宰支配人事物的规律性变化机制保持了同向顺应关系。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人这个角色是错的更具体说就是其他人对事物的判断和决策必须是错误得否则错误的就是少数逆向的人,因为只有当其他大部分人错误的时候才会形成与真相的逆反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并不是大部分人的主观意图而是以发泄情绪为目的但同时在客观上又形成了与真相的对立关系,然而这些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相对于少数主观上顺应客观规律的人来说“我”把其他人与客观真相之间的错位关系当成机会!客为主用!这样一来其他人就与那个主宰事物的机制形成了逆反关系,虽然少数人与其他人都处在统一时空下但是由于各自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性质相对立所以他们之间已经不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是已经变成了人与真相的关系了。
2001年时任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罗红在看到“陈年月饼”被央视曝光后所引发出的一系列现象之后做出了一个完全逆反当时客观现象决策,那就是要求自己的烘焙工厂的流水线全天候24小时开机赶制月饼。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当时的罗红除了对自己工厂的流水线制定出高标准的生产工艺之外更多的是坚信常识后所拥有的那份自信心,很自然的这种自信也引发了思维模式上的颠覆形成了敢于逆向思考问题敢于逆反大众行动,这种逆变从直观感受上是与当下的对立与斗争实则是顺应了客观的真相的规律。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对于同属于本行业的失信企业进行曝光其实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因为这背后的意义在于监管部门对市场的严厉监管态度所起到的作用是优胜劣汰法则,以惩罚的的形式淘汰失信企业让真正具备诚信的企业为社会提供生产制作月饼的机会和市场空间。更不可能是鼓励老百姓不消费月饼而是起到了鼓励老百姓消费优质月饼的作用。因此在当时的背景下最大的错误就是违背基本常识,最大的机会是敢于在其它月饼商家和消费者都犯错的时候让自己与这种现象形成逆反关系顺应真相规律。因为“陈年馅月饼”只是不可持续的短期出现过而消费者的消极只是对于前者的短期情绪,这种情绪又导致商家通过减产停产来表现自己的悲观预期其实一颗老鼠屎的影响到此也就为止了,可是这也留下了巨大的一个市场缺口急需得到补充不仅保质而且还要补量。如果所有的月饼生产商都能意识到这个机会并在那一刻开始按标准恢复产量那么这个缺口是很快会得到补充甚至会外溢的,如果那样一来大家只是平摊了缺口的利润其实收益是不理想的。不过并没有发生那样的事情虽然生产月饼的能力并没有丧失但是信心没了也就不敢了。这时候就给少数敢于逆势投产的商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那就是谁的生产工艺高产量高谁就能最大限度的填补市场缺口,相应的所能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因为平摊市场缺口的商家越少相对来说该商家的收益就越多。
很显然罗红不仅敢于逆向操作而且全天候24小时高标准不间断“人可以换,机器不能停”超常规的产量在客观上起到了超额收益的效果,这已经不只是体现在利润收益方面了更巨大的价值是品牌的效应和市场地位。结果中秋节还没到好利来品牌的月饼全部售馨,所销售的金额也已1.1亿元销售额登上全国行业第三。“好利来”品牌也闪亮登场,其实包括品牌的效应在内的超额收益不是发生在结果上而是在罗红的主观意识中早就存在了,只不过在实践的时候需要使用到一些客观因素当陪衬来配合自己进行演绎。就是说市场需求虽然还没发生但是条件已经具备,此时也拿不出任何现实性的证据求证出中秋节期间消费者会消费月饼的客观事实。可是从中秋节、月饼、消费者,消费规律这几个组成要素来说他们和它们之间的各自属性和相互关系所能发展出的结果不就是中秋节吃月饼这么简单的常识吗?他们和它们之间只是还没有发生关系但是结果是必然发生,是必然的就像把一瓶水放冰柜里水会冻成冰,拿出来冰会化成水一样冰就是水、水就是冰是必然而然的。难道还会发展出中国人中秋节不消费月饼是为了让自己圣诞节的时候更快乐这种逻辑???
如果以理论的标准对罗红逆向投产月饼的这个案例进行分析其实意义不大,那也只是满足了一些学究们的研究兴趣它对我个人投资股票的现实意义不大。由于个人倾向于实践所以这个案例对我个人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投资股票只是这个案例内在机制的再次演绎和循环,这套机制也不仅仅存在于2001年的月饼事件也同样存在于股票投资的领域甚至更大范围的时空内。但是有个前提就是个体上无条件的信然后才能有条件的行,信了就是信了不需要任何人物、理论、语言、文字、场景等等可求证的一切现实性条件就是单纯的相信永远都信,相反在实践的时候需要耐心的等待现实层面形成现象与真相的对立。
陆相帆
2022年9月7日
专注起名30年,已为30000+宝宝和10000+企业店铺赋予美名,大师微信号:stc383,如需大师人工起名,可以加微信,备注:VIP,否则不加!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mingde.com/5602.html